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新闻速递 动漫影视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能作为国产动画标杆的深层原因

2020年02月25日 09:45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于2015年,在当年掀起了一股中国国产动漫的旋风,被业内视为国产动漫崛起的代表作品,这与导演田晓鹏的积厚博发和精益求精密不可分,孵化4年,制造4年,八年的时间了花费了4000多万元,在动画界这个成本相对偏低,与皮克斯等大牌公司的制作水准更有一定差距,但在这其中我们仍能看到整个制作团队对于画面、人物、主题的不懈努力,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感受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起伏。

今天,我将从叙述结构、人物塑造、空间美学和主题内涵四个部分来解析一下这部电影之所以保持广受人民喜爱并能作为国产动画标杆的深层原因。

360截图20200225094259559

颠覆传统故事情节,采用好莱坞式的反转情节,以江流苏的视角为切入点,融入了全新的人物解读方式。

随着饺子导演《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对照本片来看,我们发现他们都颠覆了观众对于传统神话英雄的刻板印象,从造型上说,正是因为《大圣归来》的成功,田晓鹏导演才给了饺子关于哪吒造型的诸多意见,而事实证明这些建议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前瞻性。

孙悟空1986年的电视剧形象和1961年的《大闹天宫》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如果不能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上有所突破,动画是无法获得观众的认可,而一旦创新成功,又会给品牌带来巨大的提升作用。因此,反英雄式的刻画方式营运而生,影片叙述结构并没有采用惯用的浅显易懂的讲述方式,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怕引发观众对于经典的回忆,单纯的模仿不会对影片价值带来任何的好处,唯有创新剧情讲述方式才能带来好奇感和趣味性。

从脉络发展上来看,江流儿的成长线并不明显,他在偶然间救助孙悟空破解了封印,但是这种破解方式并不是一本正经的照本宣科,而是插科打诨般的误打误撞,这对于传统印象中唐僧正经的形象是种颠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解读人物,由他来开启完全的历险模式,并适时点化了孙悟空,无疑在精神上与唐僧普度众生的思想相一致。

对于孙悟空的形象,采用了好莱坞式的英雄成长式剧情,从最开始的遇到问题不管不问到逐渐被感化,再到完成对黑恶势力的挑战,无论从外形设计还是内心营造,孙悟空都不在是之前那个敢于挑战权威的齐天大圣,而成为了历尽沧桑有些颓废和放弃的普通人形象,这与之前我们印象中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放弃、勇敢挑战的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江流苏的视角决定了这一行人的动机和去向,由一个孩子来引领众人前行颇具新意,尽管年龄较小,但由于是唐僧转世,很容易让观众信任江流儿的善良内心,叙述的前提得以成立,通过完全差异化的故事情节表现出西天取经的心路历程,在主旨精神上完全相同。

角色形象完全创新,利用服装造型外形包装,文化内涵心理塑造,通过民族文化的改造让孙悟空团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颖。利用共情能力带动观众对正义和善良的渴望。

孙悟空和哪吒都采用了同样的塑造手法,首先在外形上改动较大,毛发和气质发生了一定改变,面对唠叨的江流儿,孙悟空像是一个手下败将,一个个仔细回答江流儿提出的问题,并不像我们印象中那个高大威猛,能将所有妖魔鬼怪降服于棍棒之下的传统英雄,他的内心需要被救赎,不再是无懈可击的英雄形象,而是彷徨迷茫的被拯救者,这与江流儿的活泼可爱形成了巨大反差。

孙悟空的服装也改动较大,他在出场时穿着米黄色褂子,偏灰色的破旧蓝裤子,具有鲜明的汉服特点,整体色调偏暗,通过这样的服装造型暗示观众在500年的关押之后,孙悟空已无斗志,而当他焕发生机之后,他身穿金色铠甲,鲜红的披风随风飘扬,手持金箍棒,至此,威风凛凛的火焰效果才重新回来,象征着孙悟空的浴火重生。

江流儿的服装以僧袍为主,造型相对简单,圆脸红腮光头的形象彰显出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与暖色调的孙悟空相比较为中立,反映出其刚正不阿的内心隐喻。

反派人物在原作中并不存在,妖王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变换成大虫的妖怪模样,这种可以变身的方式与之前动画片简单的造型改变是一次重要的提升,勇于从未知世界中寻求素材进行挑战,没有选择熟知的白骨精、蜘蛛精、金银角大王这些角色进行塑造,代表的就是一种敢于挑战权威的创新精神。

影片中一方面以中国的写意山水画为背景,将浓郁的中国元素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里面既有巍峨的长安城镇,也有玄空的中国时建筑,还有比如客栈、佛像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皮影戏、剪纸、布偶等文化符号。

师傅教育江流儿时曾说过“打坐、念经、参禅,不骄不躁,悠然自得,我们出家人要普度众生,要从小事做起,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而已,一切皆为虚幻。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一念愚即般若绝”,这些话语就是佛教的教义,还有妖王唱的《祭天化颜歌》,其中的歌词正是由京剧而来“五行山有庙宇兮,于江畔,而飞檐。借童男童女之精华,求仙药,而历险”,祭天仪式和传统戏剧的结合,正是中国光辉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

空间美学奠定了影片成功的关键,以视觉带动心理,形成内外部的联动效果,增强了艺术感召力。

在动画电影中,动画师的作用特别重要,他要根据视觉空间对人物进行创造,还要掌握美学理论,比如象征美好舒适比例的黄金分割线,当大部分物品都集中在某一区域时,如何最美观的呈现他们的关系,进而带动观众去思考,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一环。

影片中的人物常常在画面中心,最大程度地抓取观众的视角中心,当他和江流儿共同活动时,却采用了双向占位的构图,来凸显两人位置的均衡,结合两人的关系来看,唐僧和孙悟空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江流儿解救了孙悟空,成为他生命中的救命恩人,而除了这一点外,江流儿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性也深深影响着孙悟空,通过画面的构图排列,解决的就是他们内心关于成长的思考。

每当展现孙悟空和江流儿特写的时候,江流儿总是天真无邪的看着孙悟空,他内心有对善良真诚最原始的追求,这也极大影响着孙悟空,成为他思想的启蒙老师。而当孙悟空逃走,土地公公遁形时,画面中心的孙悟空呈现出了对称美学,他对于被限制的行为痛苦万分,这也是因为过错导致的行为受限的必然结果,画面呈现出他对于自己行为的懊恼。

空间感还会影响到观众心理,这种心理空间往往带有特定的情感色彩,会让观众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反馈,比如江流儿面对山妖的追赶,就使用了长镜头来呈现道路的崎岖和逃跑的艰辛,通过画面构图让景深渲染能力更强,整个路径呈现出强烈的危机感和压抑感,形成了和文字截然不同的影像效果。

在视觉空间建构中还运用了隐喻的方法,比如在江流儿去救小女孩的时候,孙悟空有个落水的桥段,此时孙悟空没有恢复法力,无法保护江流儿和小女孩,产生了一种难以掩饰的挫败感,在这里,其实水这一空间隐喻的就是胎盘,孙悟空在里面逐渐的重生、觉悟,自我成长,这正是通过空间完成了内心和精神的融合,这些都促成了孙悟空的转变,形成内外部的联动效果,增强了艺术感召力。

落寞英雄的涅盘重生源于对团队的信任,一人之力也可以毁天灭地,核心仍然是儒家思想的回归和善良道德的普世价值宣传。

影片不同于之前的很多影片只定位于儿童影片,而是想要打破这种局面,让更多的人群喜欢这部电影,成为老少皆宜的典范。因此在主题内涵上它没有局限在简单的成长套路上,而是加入了多重主题,比如英雄垂暮时孙悟空那种落寞的内心刻画。如果没有江流儿等人的影响,他很有可能一蹶不振,这种人格化的表现手法让孙悟空的形象更加亲民,因此受到观众的喜爱。

好莱坞式的英雄总是单枪匹马,但是中国文化讲究团结,西天取经的团队四人分工明确,在影片中同样所有侧重,江流儿年纪轻轻,参禅悟道,尽管有时候说话像个孩子,但总是很有哲理,这会吸引很多少儿朋友。白龙不怒自刚,造型优美,还能充当孙悟空的坐骑,很有种冲锋打团的协同性。猪八戒虽然呆头呆脑,但却能找到问题的核心,在妖怪引诱时秉持住不动摇的心境,在江流儿善良的本性引导下,四个人拧成一股劲儿,战胜妖王,这其中暗含的团结主题就是生活的本质。

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而且常常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只有在充满正能量的人周围,人才能逐渐被感化,积极地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即使孙悟空能力再大,如果没有受到江流儿的感化,他依然无法变身为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这是由于心境变化带来的能力变化。

影片还强调儒家文化的谦卑礼让,在危难之际,弱小的人反而成为了保护大家的人,而在危险过后,却又表现出活泼俏皮的一面,不邀功、不退缩,这其实就是面对困难时应该表现出的人格品质。

每个人内心中都有善恶两种力量,究竟哪种力量能够占据上风既取决于内心,也取决于环境,可以说,整个故事的主基调就是自我救赎和成长,但是他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采用了普世的价值观去影响观众,表现出卓尔不群的思想境界,这其实就是时代呼唤的精神楷模。

结语:

《大圣归来》是一部极具观赏价值的动画,它在人物塑造上比传统动画更进一步,尽管在人物表现方面限于资金等原因还有待完善,但已经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艺术和画面构图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为中国动漫崛起的一部开山之作,这部影片无论从叙事还是画面都值得反复推敲,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更好地超越外国动漫,扬中国动漫之魂。

文章来源:http://www.xi1.cn/2020/0225/248579.shtml